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视点|国际博物馆日:让博物馆的力量持续释放

来源:中国军事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18 02:5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博物馆的力量既是磅礴的,又是迷人的。作为人们了解和欣赏世界之美的重要窗口,博物馆在推动人类奔赴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力量。这种力量保障人们享有更加充实、更为

博物馆的力量既是磅礴的,又是迷人的。作为人们了解和欣赏世界之美的重要窗口,博物馆在推动人类奔赴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力量。这种力量保障人们享有更加充实、更为丰富、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在北京,不少博物馆与古代建筑、遗址遗迹、名人故事紧密结合,依托遗址或古建筑而建立,人们在这里可“一眼阅百年”,感知历史。在南京,连续七年举办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,开启了博物馆的夜场模式。对于观众而言,在夜间游览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心境和情境,看到的是有别于白天建筑和一般展品的新奇体验。各式各样的“奇妙夜”以及衍生活动,让人们在走进博物场馆“探秘”的同时,也让博物馆以亲民的方式走进寻常人家的文化生活。博物馆就是这样的有声有色。

博物馆的力量既是豪迈的,又是细腻的。人们经常会把博物馆的展览,比作一场饕餮盛宴。如果我们把博物馆的观览环境比作就餐环境,展品比作食材,策划展览比作烹饪技术的话,我们当然希望的是色香味俱全,甚至还期待些意外之喜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在一座座“随时可闻、随地可见、随机可讲”的博物馆建设的背后,是博物馆品质的提高。博物馆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物理空间,更建构出人类共有的心灵家园,不仅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,也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,始终在为生活更美好而拼搏。这些事物,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,被我们保存在博物馆当中。如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那博物馆便是最好的阅览室。在这方寸之间,我们得以了解万物变化,得知万事变迁,从而更好把握历史规律、认清历史趋势、牢记历史教训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,擘画宏伟的历史蓝图,创造新的历史伟业。

我国是博物馆资源大国,迄今全国备案博物馆有5800家左右,以艺术、民俗、自然、科学、军事、地质、生态等为主题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面前。北京、西安、南京、苏州、潮州等至少30座城市更是明确提出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的目标。

(光明网,作者刘齐)

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又到了,今年的主题是“博物馆的力量”(The Power of Museums),即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。

博物馆还是一个让观众有机会进行彼此沟通、交流和共同探讨的地方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五湖四海的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在云端博物馆相聚。如今我国博物馆网上展览的数量已突破2000项,国家层面的云展览平台建设正在推进,云展览和数字展览正成为博物馆力量新的发力点。故宫博物院的“‘纹'以载道——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”,浙江省博物馆的“丽人行——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”,洛阳博物馆“上洛”展览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众多博物馆还在短视频软件或网站上开设官方账号,“跨界”和“出圈”正成为博物馆服务和传播的重要手段。由此,云端博物馆为不同文化的互鉴、不同思想的交流、不同观点的碰撞提供了平台。人们也藉此启迪心灵、开阔视野、达成共识。

这些博物馆的建设,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地标,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,进而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环境。成为旅游目的地,正成为博物馆的使命之一。各地在变局中开新局,让博物馆建设实现了文旅融合。而这,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项举措。

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,博物馆需要精心加工。各家博物馆也在匠心独运,打造自家的“私房菜”。杭州博物馆“粮道山18号计划”的共享式策展给人们一种自助餐式的体验:让代表杭州博物馆收藏史的展品,以独立、碎片化、解构的方式,客观呈现在展厅空间中,而不赋予展品任何主观的叙事解读或组合,不定义任何展品间的关系或逻辑。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由选择品读。博物馆就是这样的有滋有味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军事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skx.cn/zonghexinwen/2022/0518/496.html



上一篇:技术进步赋予多重优点,实际应用验证实战效能
下一篇:军事科学院专家:美方立即停止对华高频度抵近

中国军事科学投稿 | 中国军事科学编辑部| 中国军事科学版面费 | 中国军事科学论文发表 | 中国军事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军事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