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中国军事科学版面费是多[04/09]
- · 《中国军事科学》投稿方[04/09]
- · 《中国军事科学》数据库[04/09]
1978年邓华重病,浦安修来到医院看望:这是彭老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美国的横加干涉,令朝鲜局势愈发复杂,北朝鲜人民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。 彭德怀对13兵团的战略部署、作战计划和战前准备都十分满意。 而这一印象,源自于邓华对战争局势的准
美国的横加干涉,令朝鲜局势愈发复杂,北朝鲜人民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。
彭德怀对13兵团的战略部署、作战计划和战前准备都十分满意。
而这一印象,源自于邓华对战争局势的准确把握。
一开始,邓华总是直接劝告,希望彭德怀能早点进防空洞躲避,但彭德怀却不在乎,仍旧将战事摆在第一位,两人之间的争执也由此引发。
彭德怀和邓华都是湖南人,年龄之差仅12岁,但在解放前,他们却从未见面,长期处于“只闻其名,不见其人”的状态。
不仅如此,邓华还是几个入朝将领中唯一没有挨骂的人。
经过数天的协同工作,彭德怀对邓华也更加了解,还多次在旁人面前称赞他“聪明,办事周全,考虑问题眼光独到”。
后来,邓华灵机一动,既然硬来不行,不如智取。
虽然履历和彭德怀相比仍有差距,但邓华也是军中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。
但因为其他原因,彭德怀赋闲在家。而邓华也被调往四川省任副省长。
正因如此,1952年彭德怀因身体原因回国,邓华便接过了志愿军总司令一职。
所以得知邓华住院的消息后,浦安修这才赶到医院,在探望期间将烟盒送到邓华手中。
见彭德怀态度和蔼、语气活泼,邓华此前对他的印象顿时发生改观,而彭德怀行事果断、效率极高的风格,令邓华内心的敬佩之情又不禁加深了几分。
回国后,两人都受到了着重嘉奖,1955年,彭德怀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,而邓华也收获了开国上将的衔位。
顿时,邓华老泪纵横,他缓缓抚摸着烟盒,仿佛手中拿着的是无价珍宝一般。
然而,林彪却提出异议,直言“要换一个人上”。
1974年,彭德怀因病去世,留下了永远的遗憾。直到1977年被调回军队,邓华才得知这一消息。
邓华对彭德怀关怀备至,彭德怀对邓华同样十分器重。
见状,邓华第一时间找到了彭德怀:“陈赓同志要来,他资历比我深、能力比我强,让他来当第一副司令比较合适”。
1980年7月3日,邓华在上海病逝,临终之际,他的床头空空荡荡,只摆放着那个沉甸甸的、承载着他和彭德怀革命友情的金质烟盒。
如此庞大的兵力,是对我军的严峻考验,要想后发制人,必须抹平在兵力上的劣势。
然而,在与彭德怀见面之前,邓华却一直心存疑虑,原因也很简单,彭德怀以脾气火爆著称,在战场上雷厉风行,说一不二。
按理说,彭德怀和邓华都是军事奇才,两人之间都长期听闻对方的光辉事迹,应该不乏默契。
而他的表现也没有让彭德怀失望,不管是旷日持久的上甘岭战役,还是奠定胜局的金城反击战,邓华都指挥得当,带领着志愿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直到灯光暗下,彭德怀这才转身离去,而衣服已经被冰冷的雨水打得湿透。
而在敲定首批入朝部队时,很多人都主动请缨,要求参战。
从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、加入工农红军开始,邓华一直稳扎稳打,他跟随朱德、陈毅上了井冈山,又以红1军团第1师第3团团长的身份参加长征。
就这样,10月19日,数十万志愿军部队,在司令员彭德怀和第一副司令邓华的带领下,越过鸭绿江,正式踏足朝鲜战场。
邓华的看法其实来自于对前线的了解,当时,驻朝的联合国军已经高达40万人,而越过三八线的南韩部队,也接近15万。
以前彭德怀就特意嘱咐过浦安修,要求她将家里的金质烟盒交给邓华。
12月的一天,彭德怀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前往,当时已是深夜,寒风萧瑟,天空还飘着毛毛细雨。
而他们的首次接触,还得从当年朝鲜战争的爆发开始讲起。
一见到邓华,她先是简单寒暄了几句,随后便直入正题,从怀中掏出一个金质烟盒,缓缓交到了邓华手上,“这是他留给你的遗物”。
最终毛主席力排众议,以“唇亡齿寒”的道理说服众人,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、准备入朝参战的提议,也受到了广泛支持。
正当他准备施展拳脚,在军中大干一场时,1978年身体却突然抱恙,在医院进行疗养。
1950年6月,朝鲜半岛炮声隆隆,南韩和北朝鲜之间的武装冲突一再加剧,最终演化为全面战争。
彭德怀的追悼会结束后,邓华的心情坠入谷底,身体也开始出现不适,随后住进了医院。
面对气势汹汹、有备而来的美军,我国该如何应对,成了当时部队内部热议的焦点。
全面抗战爆发后,邓华在林彪麾下,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委,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军事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skx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0/5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