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中国军事科学版面费是多[04/09]
- · 《中国军事科学》投稿方[04/09]
- · 《中国军事科学》数据库[04/09]
1978年邓华重病,浦安修来到医院看望:这是彭老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可以说,入朝之初就能取得如此成就,与邓华高瞻远瞩的提议是密不可分的。 彭德怀的革命乐观精神令邓华钦佩不已,但他也十分担心彭德怀的安危。 因
可以说,入朝之初就能取得如此成就,与邓华高瞻远瞩的提议是密不可分的。
彭德怀的革命乐观精神令邓华钦佩不已,但他也十分担心彭德怀的安危。
因此,邓华这才希望联合出动四野的38军、39军、40军和42军,打联合国军一个出其不意。
浦安修口中的“他”,指的自然是彭德怀,邓华小心翼翼地接过烟盒时,眼眶已经泛红,而他的思绪,也飘回了动荡的战争年代。
一年后,彭德怀的追悼会在北京召开,期间,已经67岁高龄的邓华痛哭流涕,望着彭德怀的遗像,久久不能平复。
于是,每当防空警报响起,邓华便以下象棋为由,和几名将领一起,将彭德怀拉到了防空洞中。
当时,第13兵团司令员为黄永胜,此人在抗日战者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功勋卓著,打起仗来有勇有谋,让他率军并无不妥。
不过,邓华的位子并没有坐得太久。
彭德怀早就听过邓华的名字,对他十分欣赏,因此,在林彪提议后,彭德怀第一时间表示支持。
彭德怀来到邓华屋外,见房中灯光昏暗、人影摇曳,他忍不住驻足观看,但等了好久,也没敢敲响房门。
无论是早期参与指挥的秀水河子战斗及四平保卫战,还是后来指挥大规模的辽沈战役,邓华都身先士卒,赢得了林彪的信任,在军中独当一面。
解放战争开始后,又接过了解放军副总司令、第一野战军司令等职务。
这个方法十分奏效,当邓华说起“走,老总我们去下一盘”时,彭德怀自然清楚他的用意,所以也不好发难,只能陪着他们在防空洞中躲避。
都说英雄所见略同,毛主席立即通过了彭德怀和邓华的提议,决定增派兵力。
要知道,彭德怀性格直爽,宋时轮、洪学智都多次遭到责备,唯有邓华,彭德怀一直对他相当客气,其军事能力由此可见一斑。
陈赓由抗法援越战场凯旋归来,不久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第3兵团进入朝鲜。
1965年,彭德怀被任命为西南局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,彭德怀意识到,或许可以和阔别6年的战友再见一面了。
而邓华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,由于酷爱读书,他在军中被称作“儒将”,行事三思而后定,讲究谨慎、妥当。
等到狂妄的美国人开始重视,已经为时已晚,在前两次战役中,志愿军高歌猛进,累计歼敌5万余人,并且收回平壤。
彭德怀抵达成都后,便立即四处打探,终于在一个理发师的口中,得知了邓华的确切住所。
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,彭德怀“横刀立马”,天不怕地不怕,无惧美军的狂轰滥炸,即便敌机已经近在眼前,他仍旧临危不乱、坐镇指挥,仿佛无事发生。
正因如此,邓华对彭德怀是又敬又怕,直到1950年他们首次见面,邓华才意识到,自己一直以来的看法实在有些偏颇。
除此之外,邓华还提议,要加派一个军保卫后方,彭德怀再一次通过了这一请求。
这个烟盒来自南斯拉夫总统,早在1955年,彭德怀便在书信中提出要赠予邓华,但之后始终没有机会送出。
更为严重的是,9月15日,美军由仁川登陆后,将军队开到了我国鸭绿江边,中朝边境,顿时被战火笼罩。
对邓华的说法,彭德怀十分重视,再三侦查后,他决定采纳他的意见,并且向毛主席致电,请求毛主席的最终决断。
1977年,邓华由四川调回北京,任中央军委委员、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。
林彪提到的此人正是邓华,他时任第15兵团司令,战场上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黄永胜,而且相较于黄永胜,他的军事思想更加成熟,为人也更加稳重。
然而,彭德怀却第一时间拒绝了他的请求:“你不用考虑这个,组织上会有安排”。
不过,两人职务不同、工作各异,因此很少见面,但书信往来一直不断。
他临时决定,放弃自己组建的班子,转而在13兵团的基础上,组建志愿军指挥部。
在革命的各个阶段,无论是运筹帷幄,还是冲锋陷阵,彭德怀都游刃有余,毛主席曾盛赞道:“谁能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”。
7月9日,彭德怀决定抽调两个军,作为入朝的首批部队,然而,在深思一番后,邓华提出了不同的见解:“依我看,最好四个师一起上”。
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时,邓华已是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,新中国成立后,他还当上了广东军区第一副政委。
然而,从云山,到清川江,再到长津湖,志愿军地出现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军事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skx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0/520.html